2008年4月17日星期四


粵語,又叫白話廣府話或者廣東話英文係Cantonese,係一隻流行於中國廣東廣西香港澳門東南亞地區同埋第啲粵人移民地方嘅語言。嶺南地舊時叫,粵語得名於此。語言學分類之中粵語屬漢藏語系漢語語族,係一種聲調語言。廣義嘅粵語包括廣州話(亦叫廣州話)、台山話桂南平話等。廣州話(廣府話)口音係粵語嘅公認標準音。
使用人口方面,舊時統計有6600萬人講各種口音嘅粵語,全球排十六位;亦有啲統計數字話粵語使用人口有1億2千萬。雖然響中國大陸政治上,粵語冇乜地位,之但係廣東地區開放歷史有幾百年,經濟好過中國內地,仲有香港經濟文化繁榮,令到粵語有好大影響力,成為香港文化粵文化嘅根基。亦都因為粵語從18世紀開始隨著大量粵人移民行出國門帶到海外,成為海外唐人嘅共通語言,噉樣令到佢有好強嘅生命力。
喺嶺南地區,粵語沿珠江各支流散佈,可以分做六個區:西江/珠江、潯江/郁江、北流江/南流江、南江/鑒江、漠陽江、潭江。前便四個水路交頻繁,可以互通;後便兩個因為水系分隔,互通較為困難。
粵語以廣東省城廣州做中心,廣州市嘅粵語口音就係標準粵語,呢一點得到咗所有粵語使用者嘅公認。中國政府喺大陸地區用行政力量強行大力推廣普通話,試圖剝奪粵語嘅生存空間,以達到用普通話嚟取代粵語嘅目的。1980年代之後有成千上萬嘅外省人湧入廣東,對本地粵語構成好大嘅威脅。年輕一代嘅廣州人冚巴唥都要同時掌握廣州話同埋普通話,令到廣州話嘅發音用詞有加速變異向普通話靠近嘅趨勢。不過本地政府極力支持廣州話,廣州電視台曾經因為堅持用廣州話報道新聞等節目而被中央點名批評,到而家仲依然堅持使用廣州話服務本地廣大市民。香港文教高層亦歷來明確表態香港所用嘅語言喺廣州話。由于香港對外交流頻繁,同係講廣州話嘅香港,通過大量粵語流行曲,電視劇,電影,對粵語弘揚中外有好大嘅幫助。

歷史
嶺南,即係五嶺之南。五嶺就係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嘅合稱,隔開中原同嶺南嘅一埲牆。呢一帶,上古無乜留字記載,只知到呢到係百越之地。百越其實係呢度人嘅自稱,越就係咁解,而百就係咁解。有人解做水上人或者水邊住嘅人。後尾要同江東越國分開,就寫做粵。有人推斷係,佢哋係南島語系各族有關。

上古
秦國公元前218年開始攻打嶺南,到公元前214年,開通咗秦鑿渠(唐之後叫靈渠),打通楚地(而家嘅湖南)同粵西(而家嘅廣西)之間嘅水路,噉樣就可以較容易進入粵東(而家嘅廣東),之後完全搞掂嶺南。秦國人就跟住軍隊搬到來嶺南。之後官員亦都要求秦始皇搬人口來嶺南,等秦國人可以落地生根。不過,呢個時間,當時北方共通話雅言都只係少數人講嘅話。之後無幾耐,秦國就玩完,跟手全國內戰。公元前206年,秦國亡。公元前203年,呢個時候南海郡大守趙陀就自立為王,重統一埋其嶺南其餘兩郡,立南越國,定都蕃禺(家下廣東廣州)。呢個時間,住響度嘅百越同秦人就進一步融合,百越人嘅話,同雅言共存,互相影響。

秦國同南越國
公元前111年,大漢國主武帝劉徹,派兵打南越國。南越國玩完,個嶺南畀大漢吞拼,中原同嶺南交流多咗,同時呢區就都變成海上絲綢之路出發點。因為劉徹重視呢區統治,就響秦鑿渠嘅南面,經營蒼梧郡廣信做統治中心。廣信就係家下廣西梧州同廣東封開一帶,潯江西江賀江(舊時叫封水)、桂江交匯之地,北通湖南,西到雲南,南面出海,東面可以到廣東。因為有政治同經濟誘因,呢處就引咗好多大漢國人呢處,所以當時全國共通話雅言就響呢個地方紥根。當時合浦(家下廣西南流江出海處),徐聞(家下廣東雷州半島南端)同埋蕃禺就同外國傾生意嘅地方。因為咁,雅言就沿水散佈響嶺南唔同地方,成為呢個區百越同中原人嘅共通話。
大漢中期,好多人唔中意王莽。響王莽8到23年改國為之間,唔少人亦都來到中原,陳元,同之後士變世家都呢個時間來。佢哋響度響呢度開館交人讀書。大漢國去到後漢末期,中原一帶好亂。政體上,嶺南九郡之上加一級做州,叫交州士燮(燮讀涉或薛)做咗交州太守,去除埋州刺史,佢差唔多獨立統治,自成一角。因為佢統治下好太平,所以好多中原人搬到去嶺南。經學家劉熙,就響交州開學,程秉薛綜許慈都係佢呢度嘅徒第。重有好多讀書人來到呢度,許靖許邵兩兄弟、袁沛鄧小孝徐元賢張子雲劉巴袁忠桓邵住等等。佢哋響呢度開館授徒,無形中係同中原文化同埋雅言播種,加速雅言普及。
孫權公元210年任步騭(騭讀質)做交州剌史,帶兵入番禺,217年將交州治由廣信搬到番禺,嶺南進入三國時代。士燮就歸響吳國旗下,就繼續管廣信佢個地方,直至佢死。226年燮死嗰年,吳國試過另立廣州,不過無幾耐就廢咗。因為咁,吳國之內就更加多原本中原人來到呢度。吳國名士虞翻畀孫權貶到交州,就響度著書立說,開校敎人,學生有成幾百人。交州多人用雅言,官府用雅言,以至當地百越各部族之間都用雅言。呢個雅言,就係粵語嘅基礎。雅言因為有百越各部用,亦都滲入唔少百越詞彙。264年,吳國再一次將交州一分為二,番禺係廣州治所。
唔理係廣州定交州中心地方,都係家下粵語通行嘅地方,佢哋保留咗當時雅言嘅特色,又夾埋百越各話特色,成為之後嘅粵語。到之後,五胡亂華,嶺南以北嘅話有好大變化,咁就做成今日互不相通嘅情況。

漢朝同吳國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長期處於戰亂動蕩嘅狀態,好多中原人為咗逃避戰亂,舉家南遷,係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嘅第一次高潮。呢個時候,嶺南地區漢族人口大量增加,大大促進咗漢語嘅傳播同埋發展。喺呢個時期,粵語同埋中原漢語已經表現出較大嘅差異,呢個時期可以稱為粵語嘅成長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
唐朝,粵語隨著廣東地區漢族人口進一步增加、廣州附近地區原來居住嘅一部分少數民族已經被漢化、另一部分被迫遷移到廣西等地而有咗好大嘅發展。喺呢個時期,粵語受中原漢語影響,變到更加規範化,進一步形成有一支相對獨立嘅語言體系、詞彙系統同埋語法結構嘅語言。唐朝係粵語日趨成熟嘅時期。

唐朝時期
到咗宋朝,粵語同埋中原漢語嘅差距越來越大,已經自立門戶。時期,粵語進一步發展,進一步形成咗自己嘅特色。

宋元明清時期
而至清朝中後期,由於清朝閉關自守,僅僅留低咗廣州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所以相當一部分外國人嚟到中國後掌握嘅語言,係粵語而唔係北方話;除此之外,唔少京官為咗同外國人經商,亦常常學識講粵語。咁樣直接令到粵語喺晚清時期非常之流行。

清朝中後期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當時喺國會內訂立國語嗰陣,要求粵語成為中國國語嘅呼聲相當之高。當時廣東籍議員掌握咗過半數議席,粵語成為國語理應唔成問題;惟獨孫中山先生考慮到中國嘅統一問題,逐一向議員遊說將漢語北方話定做國語。最後,粵語以一票之差(亦都有尐人話係三票)敗北,漢語北方話成為咗中華民國國語。
1949年後,粵語作為一種地方語言而受到削弱,喺中國大陸「推廣普通話」嘅運動中,粵語嘅地位大不如前。粵語不斷向緊北方話靠攏,甚至有普通話取代粵語嘅情況出現,好多年輕一代根本唔識得一尐專業名詞嘅粵語讀法。由於國家政策規定,中小學都要用普通話教學,年輕一代長期喺普通話嘅環境下成長,變成有尐細路可以講到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反而廣州話就唔係好識,對於廣州話未來嘅發展有好大影響。相反,響香港澳門以及其他海外華人聚居地,因為無政治干預,以及粵曲粵語流行曲、電影及電視劇等文化嘅流行於中國大陸之外,粵語有相當嘅發展。

近代

主要特點
粵語保留咗大量古漢語嘅成分,主要表現喺語音辭彙語法等方面。

保留大量古漢語嘅成分
喺標準粵語/粵語廣州話中保留咗好多古老發音,例如標準粵語中「我」同埋「餓」兩字嘅舌根鼻音聲母「ng-」保留咗中古疑母嘅原始發音。
喺聲調方面,標準粵語完整保留咗中古漢語中,平、上、去、入各分陰陽嘅調類格局,而且仲喺陰入之中衍生出一個中入調,係保留古漢語入聲較為完整嘅語言(喺諸閩語中,仲有混合入聲,睇閩南語),對於朗誦同埋研究中國古詩詞等文學作品,起著重要嘅作用。標準粵語包含 -p、-t、-k、-n、-m、-ng 六種韻尾,冇漢語北方話所具有嘅捲舌音兒化輕聲等現象(呢啲北方話特徵都係喺中古以後發展形成嘅,標準粵語並冇跟隨北方方言發生呢啲變化)。

辭彙方面
粵語中保留咗修飾成分後置同埋倒裝等語法項目。譬如喺人名前面加「阿」表示親昵;「公雞」調轉成「雞公」,「要緊」調轉成「緊要」,「離奇」調轉成「奇離」,「沉吟」調轉成「吟沉」,「乾菜」調轉成「菜乾」,「羹匙」調轉成「匙羹」等。由於粵語語法裏面有好多修飾成分倒置嘅現象,因此產生咗好多好特殊嘅句式。例如北方話「怪唔得」;粵語就講「唔怪之得」或者「怪唔之得」。又好似北方話嘅「我先走了」;粵語就講「我走先」。呢啲都係古漢語特徵嘅遺留。

語法方面
古代南遷到嶺南地區嘅漢人同埋百越土著長期雜居,彼此間語言、文化、習俗等各方面唔覺意就相互滲透。粵語既有古漢語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語成分,係兩個民族相互融合嘅結果。現代粵語裏面仍然有好多古代南越語嘅成分,主要表現喺辭彙方面。

廣東話 保留較多古百越話底層成分
粵語外來詞主要來自英語港英時期,香港粵語中吸收外來詞特別多,影響著廣東境內嘅粵語區。呢啲外來詞好多都冇俾漢語北方話吸收,好似「士多」(store),北方話講「商店」;有啲係北方話吸收咗但譯法唔同,例如北方話中嘅「沙拉」喺粵語中譯為「沙律」;唔少外國人名喺粵語中嘅譯法,亦同北方話存在咗好大差別,好似第43任美國總統George Walker Bush喺北方話中翻譯成「喬治?沃克?布希」或「喬治?沃克?布什」,粵語就將佢翻譯成「喬治布殊」。
1980年代開始,唔少粵語外來詞,隨著香港、珠三角等粵語區同埋內地交流更加頻繁,漸漸進入咗北方話,例如 [巴士](bus,公共汽車)、「貼士」(tips,服務小費)等等。有時,呢啲詞被北方話吸收嘅時候出現失真,例如粵語「搭的士」,「飛的」(「搭的士」嘅簡稱,香港唔通用)被北方話當作「打的」吸收。
香港粵語口語中經常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比如,「公文夾」通常用file(讀若「fai-lo」,有文具店會寫成「快勞」);男警員或男老師稱為「阿sir」(女警叫「Madam」、女老師叫「Miss」),工作加班稱為「開OT」(源自英語 Overtime)等等。雖然唔少英文發音會翻譯成漢字,但香港人不時會直接以英文字表達字詞,如「感覺」用feel代替,亦冇相關漢字表述該讀音。值得注意嘅係,為遷就粵語嘅節奏,feel往往會讀成few,失去L尾聲,fax讀成 「fae-si」加重尾音。呢種中英夾雜嘅地道用法喺香港十分流行,而且喺廣東省粵語區中亦逐漸增多。
除此之外,踏入咗二十一世紀,一啲新嘅用語亦開始喺香港出現,例如「潮」,「喪」,「hea」等等,主要流行喺青年人之間。

吸收咗較多嘅外來詞
粵語喺變化發展過程中亦都不斷出現咗好多同漢語北方話唔同嘅特有辭彙,呢啲辭彙有好多仲沿用至今,成為粵語嘅另一特色。日常用語中粵語同北方話唔同嘅詞彙可多達 50% 以上。喺科學技術領域,兩者唔同嘅詞彙就比較低,小於 10%。好多粵語詞彙同北方寫法會調轉,例如北方話嘅「懚私」,係粵語就叫「私懚」。
*按 : ( )入面嘅字詞係粵語本字。 「 」入面嘅字詞係粵音字,同埋佢既原意冇任何關係。

擁有大量同漢語北方話唔同嘅特有辭彙
粵語有相當複雜嘅聲調系統,同北方話(官話方言)嘅差別非常大。喺粵語中相當完整咁保留咗古漢語嘅入聲,而且仲由陰入、陽入分化出中入。標準粵語有九個聲調,分別係: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關於粵語嘅發音同埋拼寫,詳見粵語羅馬化方案(粵語拼音或粵語羅馬字)、粵語發音

廣東話 發音系統比普通話複雜
現代粵語喺正式場合裡面普遍採用20世紀初興起嘅現代漢語白話文書寫系統,佢嘅語法、詞彙同普通話書面語大致相同。呢種白話文嘅語法、詞彙同埋用語同埋粵語有較大嘅差別,不過啲人似乎已經基本上習慣咗呢種差異,唔覺有大嘅不便。但當啲人用粵語讀呢種白話文嘅時候,一般係唔會完全按照字面來讀嘅。朗讀者會習慣上根據粵語語法、詞彙同埋用語對字面文句進行調整,用粵語複述出來。
大眾媒體為貼近民眾,不時會加入大量廣東用語。部分雜誌會採用另外一套粵語自己嘅白話文書寫系統,大量按照粵語語法同埋用語書寫,唔識粵語嘅中文使用者係難以理解呢種粵語白話文。報紙則會採取折衷方法,主要行文都係以普通話白話文書寫,但喺對話同埋引言裡面,會用粵語白話文書寫粵語對白,令文章更加生動,並避免喺翻譯成漢語白話文時出現失真。
因粵語白話文書寫會用到大量粵語獨有嘅粵字,喺大五碼系統(由台灣公司建立嘅繁體中文系統)嘅電腦中未有收錄呢啲字,書寫粵語尤為不便。香港政府早年曾推出一個香港增補字元集,收錄咗擴增粵字約5000字左右),如「啲」、「嘅」、「攞」、「摣」、「嘢」、「冚」等等。喺最新一版嘅增補字元集中,進一步收錄咗一些所謂嘅「粗口字」。呢種做法備受質疑,因為粗口乃社會一般禁忌。但講到學術層面,始終「粗口」唔被普遍認同。香港政府方面則表示收錄「粗口字」乃方便警方錄取口供嗰時用。姑勿論誰對誰錯,藉著呢套增補字元集,大部份粵語口語都可以被書寫出來。
由於唔係所有電腦都裝有廣東字增補字集,粵語使用者喺網上討論區等非正式場合,喺無辦法打出粵字嘅時候,會折衷地以英文嘅「o」代替口字旁,寫成「o的」、「o既」、「o野」來代替「啲」、「嘅」、「嘢」呢類粵字。
過去中國各地語言不通,而大部份人都係唔識字,一般讀得書嘅都係用書面共通文言文,所以敎育上係唔會教寫粵語。呢個情況就算之後白話文取代文言文都係一樣。如果學生用粵語來寫文,會俾人當做唔及格嘅中文文章。不過,因為流行文化貼近大眾,電影,粵劇都會有粵語書寫嘅字幕。跟住敎育普及,識字嘅人唔限於精英,粵語書寫就開始有普及之勢,而大量香港雜誌用粵語代替白話文,因此亦有唔少人會認為係香港中文水平低落。而雜誌粵語用字無從稽考,任用民間習字,亦有人認為粵語過於通俗,影響粵語文學價值。因為咁,八十年代開始,好多語言學者都對粵語做過唔少考定,搵口語本字做題材,著作好似雨後春荀,越來越多。不過由於字太過深僻,而敎育亦都好少兼顧粵語,所以一般大眾都好少會用。另一方面,講粵語嘅人好多都有同外地文化有接獨,粵語本身生動同埋對外語包容,豐富咗粵語本身嘅辭彙,甚至乎中文嘅辭彙。好似以前美容廣告係用「減肥」做標題,跟住變做「瘦身」,家下就用「纖體」招徠。由此可見,詞彙變得一個比一個靚,而「瘦身」一詞甚至俾公司管理層面做「裁員」嘅美化詞。

粵語嘅書寫系統
粵語有幾種方言。請詳細參閱粵語嘅方言

影響
註1:語言學家一般認為,若果兩種話語間唔能夠直接溝通,咁呢兩種話語可以定義為兩種唔同嘅語言;若果兩者間有或大或小嘅差別,但係可以直接溝通,咁兩者就可以定義為同一種語言嘅兩種唔同方言。根據呢一個分類標準,粵語同普通話係完全無法溝通嘅,應該分別歸類為兩種唔同嘅語言。不過,一般認為,呢個並非語言分類嘅唯一標準,例如挪威語瑞典語丹麥語雖然可以溝通,但係就被列為三個唔同嘅語言。語言歸類問題上難免出現政治、文化上嘅考量,所以中國語言學家大多數將粵語歸類為漢語嘅一種方言;同時唔可以唔承認,如果嚴格以溝通為標準,中國就要多出好多種語言,就連粵語本身都可能要分成多個唔同嘅語言出來。總括嚟講,隨著粵語嘅標準化,佢真正獨立成一門語言嘅可能性都係不斷增加。
註2:各統計資料有出入,詳細請參閱主要語言人口列表

1 則留言:

匿名 說...

Hello. This post is likeable, and your blog is very interesting, congratulations :-). I will add in my blogroll =). If possible gives a last there on my blog, it is about the Toner, I hope you enjoy. The address is http://toner-brasil.blogspot.com. A hug.